1. **抗炎作用**:地塞米松能显著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,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,如巨噬细胞和白细胞,减少吞噬作用,降低溶酶体酶的释放,以及减少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,从而减轻炎症症状。
2. **免疫抑制作用**:地塞米松能够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延迟性过敏反应。它通过减少T淋巴细胞、单核细胞、嗜酸性细胞的数目,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,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,以及抑制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的转化,从而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。
3. **抗过敏作用**:地塞米松能减少血液循环中的T淋巴细胞、单核细胞、嗜酸性细胞,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处理,促使蛋白质异化,抑制蛋白质合成,影响抗体合成,达到抗过敏效果。
4. **抗毒作用**:地塞米松能够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,使细菌内毒素不易透入细胞内,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,适用于治疗严重的败血症、中毒性菌痢、中毒性肺炎、腹膜炎、产后急性子宫炎等。
5. **抗休克作用**:地塞米松可以用于治疗严重的休克状态,如败血症、中毒性休克等,通过其抗炎、抗毒和免疫抑制作用来稳定机体内环境。
6. **其他作用**:地塞米松还有一定的糖皮质激素的共同作用,如增加血糖、抑制蛋白质合成、促进脂肪分解等。
在临床应用中,地塞米松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:
– 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,如结缔组织病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溃疡性结肠炎、支气管哮喘等。
– 严重的感染性疾病,如败血症、中毒性休克等。
– 严重的皮肤病,如严重的皮炎、溃疡性结肠炎等。
– 严重的血液疾病,如急性白血病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。
– 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,如恶性淋巴瘤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地塞米松使用时可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,如糖尿病、消化道溃疡、感染性疾病、儿童生长发育抑制、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坏死等。因此,在使用地塞米松时应严格遵循医嘱,并注意监测可能的不良反应。